上海松江开放大学举行国庆红色研学活动

发布时间:2025-10-11浏览次数:20文章来源:上海松江开放大学

金秋十月,稻穗飘香。为传承红色基因、体悟农耕智慧,10月8日,上海松江开放大学组织学生赴青浦区练塘镇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学子们循着先辈足迹探访陈云纪念馆,漫步水乡古镇触摸历史脉络,躬身田间地头体验秋收劳作,在“红色洗礼+文化浸润+劳动实践”的沉浸式旅程中,度过了一段富有意义的国庆时光。

研学首站来到陈云纪念馆。陈云纪念馆是经中央批准建立的全国唯一系统展示陈云生平业绩的纪念馆,也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由主馆、陈云文物馆、铜像广场、陈云故居、专题展厅和文化创意街等组成。学员们驻足细看珍贵文献与历史照片,结合讲解深入了解陈云同志从乡野少年到革命先驱的成长历程,对他“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务实精神和“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的思想境界有了更真切的感悟。

走出纪念馆,学子们沿市河漫步练塘古镇,感受“高屋窄巷对街楼,小桥流水处人家”的独特景致。陆家米行、阜康酱园等老店铺依稀可见当年的繁华。作为有着1100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这里的一砖一瓦都镌刻着江南文化的印记,与纪念馆的红色底蕴交相辉映。

下午,同学们来到素有“江南红色文化第一村”之称的练塘镇东庄村。这里是青浦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地、新四军抗日伏击战的发生地,近年来,还通过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成为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同学们参观之后,开启了备受期待的割稻打稻体验。大家戴好手套、卷起裤腿,小心翼翼地踏入金黄的稻田。尽管天气炎热、汗水浸湿衣衫,但没人轻言放弃,一排排稻穗在镰刀起落间整齐倒下。同学们在劳动中,真切感受到“粒粒皆辛苦”的深意。

此次研学将纪念馆红色教育、古镇文化体验与农事劳动实践相结合,既让同学们在红色基地的熏陶中深化了理想信念,又在田间劳作中增进了对劳动价值的认同。未来,学校将继续打造特色研学课程,让更多学子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学员感悟

24秋智慧养老—王梦莹

今天的研学活动,让我们沿着陈云同志的红色足迹,在劳动中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

站在陈云纪念馆里,我们读懂了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承;走进金黄的稻田,当镰刀划过稻秆、谷粒飞扬时,“粒粒皆辛苦”不再是课本上的诗句,而是掌心真实的触感;在采摘园里,亲手采下蘑菇、木耳的那一刻,更深刻体会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幸福。

这趟旅程让我们懂得,新时代的青年,既要铭记革命先辈的奋斗历史,也要在劳动中锤炼品格。这份独特的收获,将激励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踏实前行。

25春社会工作董楼佳

今天参观了陈云故居,最触动我的,是那一幕数字光影重现的北长街71号日常。陈云先生伏案的身影被投影缓缓勾勒,仿佛只是家中一位寻常长者,正于灯下沉思。那一瞬间,时空的界限变得模糊,我竟忍不住鼻尖酸楚——原来伟人从未走远,他以这样的方式,陪伴着他深爱的土地。

感谢科技,让历史的温度触手可及;更感谢那个年代的他们,用坚守换来今日中国的蓬勃生机。

午后我们走进田野,亲手收割水稻,一次次甩打让稻穗脱落。这趣味体验的背后,是农耕人日复一日的艰辛,让我对“粒粒皆辛苦”有了更深的敬畏。采蘑菇时,那些形态各异的菌菇像大地的礼物,我们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摘下,如同珍藏这一天的记忆。

我想把这份感动带回去,告诉家人:这不仅是一次研学,更是一次与历史、与土地的对话。

24春行政管理专科姚春苗

今天有幸参加了开大学校组织的红色研学活动,第一站是陈云纪念馆。馆内陈列的每件珍贵文物、每幅历史照片、每份翔实文献,都在诉说着陈云同志波澜起伏又意义非凡的一生。我深刻感受到陈云同志身上那种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他说:“我们是党员,在党的领导下,适合老百姓的要求,做了一点小事,如此而已。”这种坚定的精神,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人民放在最前面的宗旨。同时提醒着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要尊重客观事实,勇于探索真理,不盲目跟从,始终保持独立思考和求真务实的态度。我们应当以陈云同志为榜样,传承和弘扬他的精神。

虽然这次割水稻的经历很短暂,但看到那成片的金黄稻田后,孩子们亲近了大自然,了解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看到了劳动的价值和粮食的珍贵。这让我和孩子更加珍惜餐桌上的每一口食物,也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和孩子一起采蘑菇更是有趣,让孩子亲近大自然,从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学到了蘑菇的知识。看到孩子们开心的模样,我心里满是幸福欢喜。真是一次难忘又充实的体验。

21秋工业机器人曾文彩

站在陈云纪念馆肃穆的展厅里,看着儿子踮起脚尖,专注地凝视玻璃展柜里那些泛黄的手稿,这个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便注定成为我们父子心中一道深刻的印记。2025年10月8日,由上海松江开放大学精心策划的这场红色研学之旅,像一部生动的立体教科书,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历史、自然与劳动的三重心门。

在陈云纪念馆,讲解员的声音柔和而充满力量。当听到陈云同志“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的话语时,我俯身告诉孩子这句话的含义。他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那双紧盯着革命家俭朴遗物的眼睛,却闪烁着前所未有的认真。这份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胜过平日千百遍的说教。

随后漫步练塘古镇,秋阳透过古树的枝叶,在石板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孩子欢快地跑过一座座石桥,指着潺潺流水问:“爸爸,以前的革命家也在这里走过吗?”这个问题让我很惊喜——历史的种子,已在他心中悄然发芽。

下午的稻田则是另一番景象。金色的稻谷在秋风中起伏,孩子第一次握起镰刀,学着农民伯伯的样子弯腰收割,汗水很快浸湿了他的额头,小脸上却写满认真。“爸爸,米饭原来这么不容易啊!”他气喘吁吁地说着,小心翼翼地将一束稻穗抱在怀里匆匆地走到木制的打谷器旁奋力地敲打着稻谷,看着稻谷欢脱地脱落,他真正懂得了“粒粒皆辛苦”的重量。

魔幻森林里的蘑菇采摘更是妙趣横生。孩子在树林间仔细寻觅,每发现一朵胖乎乎的蘑菇,都会兴奋地欢呼,他高高举起小篮子,骄傲地展示着战利品:“今晚我们要吃自己采的蘑菇!”他的脸上充满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喜悦与自豪。

返程途中,孩子靠在我身边沉沉睡去,手里还紧紧握着一束金色的稻穗,这一刻我明白,今天播撒在他心田的,不只是红色的记忆、劳动的体验,更是对生活最本真的热爱与敬畏。感谢上海松江开放大学用如此用心的方式,为我们的假期画上如此饱满的句号,让教育如春风化雨,自然地流淌进孩子的生命里,这束金色的稻穗,将永远摇曳在我们共同的记忆深处。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