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开放大学紧扣新时代开放教育高质量发展总要求,以为学习者提供高品质学习支持服务为导向,以名师工作室建设为牵引,积极打造师生成长发展的共同体。2022年1月,学校开启新一轮名师工作室建设,松江区首席教师藏鸿雁主持的“知行名师工作室”(以下简称“知行工作室”)就是其中之一。知行名师工作室以“用心教学,做教学实践先行者;潜心科研,做教育理念传播者;专心教育,做学校事业推动者”为核心理念,力争成为全校师生的研修平台、成长沃土、创新实验室。工作室将引领师生实现终身学习为目标,以项目为中心,以研究为主线,通过团队合作,打造跨专业师生研修共同体。目前工作室有师生成员207人。其中,教师9人,分别来自学前教育、行政管理、社会学、计算机技术、中文、老年教育、地理教育等专业;学生分布在学校开设的各个专业,将近一半学生是校级、班级学生干部和学习积极分子。学习共同体构建主要从以下二方面展开。
一、且行且思: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知行工作室开展了多项师生团队学习活动。
1.行思录
行思录是一项常规学习活动。从2022年5月16日起,工作室的教师每日按时在工作室微信群推送制作精美的知识卡片,从未间断。截止2024年6月30日,共推送775篇。知识内容包括:家庭教育名人故事、经典电影及相关书籍推荐,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学与生活,社交礼仪,经济学,信息技术与信息素养,短视频制作与摄影技术,亲子阅读,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等。知识卡片推送后,感兴趣的学生会提出问题或分享体会,教师及时回应,给予解答。由于知识卡片分享在微信群里,即使有些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某一天或某段时间无法坚持学习,他依然可以通过“爬楼”回看,了解所有学习内容,学习可以随时开启,并持续下去。学生的“真知灼见”得到师生的赞赏,他们就会产生获得感,兴趣愈发浓厚,有时也会主动分享相关资源或个人作品,同样能够得到回应。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发布知识卡片,学生们给予较高评价时,教师们的热情也得到了激发,会进一步重视提升推送内容的质量,行思录因此常做常新。行思录还按月份和发布者结集,及时在学校官微推送,将丰富多彩的知识与终身学习的理念传播到全校,并在一定程度上惠及社会,此举也吸引了更多学生和学生的亲友加入了工作室,并提升了学校的美誉度。
2.知行读书会
知行工作室倡导终身学习,鼓励全体成员坚持阅读。在每月的最后一个周六晚上通过腾讯会议举行线上读书会。读书会是师生互动的好机会,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给予精神激励的有效途径。每次读书会安排十位左右的师生交流读书心得,更多学生通过文字即时参与互动,读书会始终保持着50人以上的参与人数,最多一次有105人参加。读书会引起了师生的强烈共鸣,慕名而来的学生通过参加读书会加入了工作室。有很多学生表示,本来不爱读书,但是很喜欢听老师同学们讲述,随着这项活动的深入开展,这些学生逐渐从倾听者变成了讲述者,他们不但开始读书,而且愿意与师生分享会。还有的学生每次都积极主动分享,任务驱动督促了他平时的阅读,半年多来,师生们都看到了他的进步,这样的榜样对每位成员来说都是一种正向引导和鞭策。有些本来就有阅读习惯的学生总是精心准备分享内容,还制作精美PPT,读书会给了他们锻炼的机会和舞台。由于师生的相互影响和共同努力,学习“共同体”效应正在日益凸显。
3.知行微论坛(师生)
知行工作室不定期举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知行微论坛”研讨活动,聚焦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邀请相关教师和优秀学生代表分享经验和心得。活动既是对师生前期学习成果的回顾,也能够引发师生的反思,为后续学习进一步明确方向。知行微论坛和读书会在上海开放大学系统内引起了强烈反响,获得了学校官微和“学习强国”的重点推送。
4.双创沙龙
提升开放大学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工作室教师注重在日常学习中对学生进行观察和培养,挖掘有特长和有兴趣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双创”指导,通过举办双创沙龙,带领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双创比赛和项目申报,三年来,工作室成员两次获得中国互联网+创新大赛市赛铜奖、参与的项目三次获得市开大学生创新项目立项。
二、知行合一: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1.跨学科协同教学实践
工作室教师分布在各个专业,跨学科教学团队建设具备了有利条件。工作室组织教师成员开展集体教研,就“如何更好推进行思录日常学习”展开深入研讨;与此同时,工作室结合实际,开展了思政课跨学科协同教学实践探索,组织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计算机技术等专业教师共同完成《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工作。本次教学实践历时一个学期,相关教师通力协作,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2.项目研究
工作室成立三年来,教师们就主持或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研究近20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一篇被收录到EI检索,一篇被《人大复印期刊》全文转载。老师们的科研能力得到稳步提升,通过科研反哺教学,教学水平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3.知行微论坛(教师)
工作室不定期开展面向教师成员的知行微论坛,邀请相关专家,就教学或科研为教师们答疑解惑。活动中,每一位教师都会畅所欲言,分享体会,提出疑问;专家们耐心细致进行解答,并为工作室建设提出意见建议,给予指导。知行微论坛引导教师们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科研过程,助力他们朝着“成手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方向努力。一位老师在参与工作室期间顺利晋升副教授职称。
三年来,知行名师工作室带领200多名师生共同领略了开放教育的独特价值——那就是师生间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相长”外,具有丰富人生经历的学生还可以成为教师的“人生导师”。通过读书、日常交流和扎实有效的教科研活动,学生们爱上了开放大学,教师们更加认同和敬畏自己的事业,师生们都成为了坚定不移的终身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