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正勇、徐辉、吴治国:持续作战36小时,为防疫场所提供前期保障
4月6日中午,我校的区教育系统志愿者机动队成员接到紧急命令,出发去点位组建防疫隔离场所。时间紧,任务重。下午一点半在王正勇副院长的带领下,大家拖着个人行李马不停蹄,到达指定地点开始工作。
从物资搬运、组装治疗床位、整理所用物资、到消杀环境……直至半夜11点,搬运物资的工作还在持续。大家忘记了饥饿与劳累,最晚的到凌晨1点半才收工。由于环境艰苦,又没有时间整理,志愿者们就在几个小桌拼接的临时床铺上休息,有的因陋就简,席地而眠。
7日一早,志愿者又接到命令,转场去下一点位,只啃了两个小面包大家就提上行李,兵分二路开展工作。转运物资的队伍要在半天里转运完数吨的物资。运送完物资后又马上奔赴新的点位,与前期队员汇合执行任务。协助组建防疫隔离场所。腾空房间、清理场地、搬床上楼、安装布局、整理床铺……。
夜半时分,工作还在紧张进行,数百斤的床要搬上四楼、五楼、六楼,对每个人的体力是个考验。连续的工作使志愿者们出现了腰疼、腿颤和抽筋的现象。直到8日凌晨2点,大家才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驻地。
(二)沈俭:日夜颠倒,确保数据准确
从4月6日起,沈俭老师参加了防疫数据处理的志愿者工作,协助区疾控中心和街镇疾控办核实、完善阳性患者信息,为120转运患者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料,保证将患者及时送至治疗点。
这项工作十分艰苦。首先,生活作息被打乱,沈老师每天晚七点上班,早七点下班,连续工作12小时;其次,统计工作要求高,上下对接数据不能有任何差错,必须仔细仔细再仔细;第三,与患者沟通要耐心,要做好解释工作,还要安抚患者的情绪,收集到准确的信息,鼓励他们积极面对。
从3月31日集结,志愿者们已经连续十多天在外从事工作了,有种“裹着冬衣来,穿着夏装回”的感觉,但大家还是夜以继日,勠力同心,无私无畏地为疫情防控贡献着汗水和力量。
(三)何佩军、张磊、唐新钢、蒋金平、谢大鹏、鲁绵政、盛再康:紧急集结,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4月7日一早,我校接到上级紧急通知,需要配合完成防疫场所保障工作,我校何佩军副校长等七人迅速在滨悦路校区集结,并在中午配合完成了物资转运任务。
4月8日晚,相关人员又接到为防疫场所提供保障的指令,他们第一时间到达点位,不怕脏不怕累,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
截至目前,沈俭、鲁绵政、谢大鹏三位同志仍奋战在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