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班人”中的“创业者”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主旋律背景下的松江,面临诸多制约因素:管理者素质跟不上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管理跟不上城市建设,社会事业跟不上经济发展……当务之急是提升管理者和劳动者的素质。作为区委、区政府主办的唯一高校,松江开大(原松江电大)成为提升管理者和劳动者素质的最佳途径和载体。每年从松江开大毕业的3000多名本、专科毕业生成为活跃在松江各行各业当中优秀的“当班人”。
在这批有知识、会技术、懂专业的一线劳动者中,走出了一批“转型发展”的创业者,一批松江建设的新型“当班人”。他们中有的受到同学老师的启发激发了“创业梦”;有的把“创业梦”珍藏许久,在开大做好知识和技能准备后自信上路;还有人,选择自主创业不仅为了实现梦想,也为了帮助更多的人……
同学圈成为创业新人脉
松江开大的会议室里,几位书生老板正在互相交流最近的创业进展情况。相同的梦想,让这群有想法、有追求的年轻人互相吸引,相见恨晚。
来自安徽的张诗杰是个典型的“徽商”,肯吃苦,重义气。在开大就读13春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之前,他已经是三家芭比馒头加盟店的老板。张诗杰有一个食品类的创业梦,“中国有着悠久的饮食文化,我希望让更多人吃到美味健康的食品。”张诗杰的话立即引发了同窗郑隆海的兴趣,从新加坡一家上市公司离职后,郑隆海决定自己创业。“也许你那边可以为我们员工的午餐问题提供帮助。”他笑着对张诗杰说。在松江开大13秋工商管理专科就读的王柱,学习期间研发出了一款软件,能够帮助传统中小型企业升级信息化管理模式。“高大上”的软件引发了大家的兴趣,来自12秋会计本科班的秦林咨询道:“我目前正在创立一个手游公司,贵公司的模式能给我什么帮助呢?”秦林说,他从小就有一个“老板梦”,以前因为没准备好,只能把梦想藏在心里,“开公司要有会计、管理学等知识储备,我觉得还没准备好。来这里专门学习了几年后,我感觉可以试试手了。”
讨论会气氛很热烈,张诗杰告诉记者,在松江开大校园里,同学间的这种交流机会很多。“有时候同学的一句话也许就能解决你当下的问题,或者激发你创业灵感,这群人都热爱学习、有干劲,每个人都有来自不同领域的经验分享,是个很好的圈子。”十多年前,养家糊口的重任逼着许忠伟离开湖北老家,来到大上海淘金。在机电设备公司里打工十多年后,开办了上海诚亦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主打产品是空压机,给一家老小带来了稳定的生活。张小林是开大13秋机电一体化专科专业的学生,几年前创办了学森纸制品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餐巾纸制造及酒店用品配送。家庭贫困,兄弟姐妹多,不得已背井离乡,独自打拼的张小林在创业路上经历了无数风雨。令他感动的是,开大的兄弟姐妹成了他在异乡最温暖的力量。“听说我在给星巴克做餐巾纸配送后,同学们都为我感到骄傲。”刘亚南和金婷同为来松务工人员,原本没有交集的二人在松江开大09秋工商管理专科学习时相识,并有缘相恋,后来结为夫妻。去年,两人又成了创业搭档,学习了几年工商管理理论后,二人在浙江桐乡租用了一块地,打算开一家纺织经营面料公司。
儿童摄影馆里实现梦想
“宝宝,看过来,看这里!”布置温馨的摄影棚内,80后的松江姑娘蔡春花手拿一只玩具熊,温柔和蔼地看着对面刚过完周岁生日的小女孩。“专业的引逗师今天不在,所以我自己来干了!”蔡春花笑着说。
三年前,在一家企业里上班的她有了创业的想法。“我想去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蔡春花性格活泼,特别喜欢跟孩子打交道。“小孩子嘟嘟嘴,歪着头,耍耍赖,一举一动太可爱了。我很喜欢小孩子,于是就想开个影楼,专做儿童摄影。”
想到了就去做,女汉子个性的蔡春花决定到朋友的儿童摄影店当学徒,工作内容包括帮摄影师拎包、给顾客补妆等、前台客服,形象设计等。“对于新人,开始只能从最基本的岗位做起。就像一个孩子蹒跚学步一样,一开始走得歪歪扭扭,后来不知不觉自己就上路了。”据蔡春花回忆,当时在店里,为了多学点本领,她什么活儿都抢着干。
有了经验积累后,蔡春花在开元地中海广场内租了一间门面,开起了儿童摄影店,取名“天使宝贝”。蔡春花和小店的工作人员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赢得了众多顾客的认可。“做儿童摄影始终要坚持顾客至上的原则。如果拍出的照片顾客不喜欢,就免费重新拍。”好技术加上好服务,让蔡春花的儿童摄影店火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天使宝贝”拍儿童写真照。
就在蔡春花初尝创业的甜蜜时,行业市场的压力也扑面而来。蔡春花敏锐地发现,从去年起,各种影楼以及摄影工作室呈几何数疯狂递增,连婚纱摄影也迅速跟风兼职搞起了儿童摄影。“年轻的80后逐渐投入到父母的角色中,儿童摄影也迎来了春天。然而在热闹的背后也面临着一些困境。”为了减少成本,蔡春花搬到了位于新松江路上的一栋商务楼里。“虽然是三楼,不临街,不起眼,但是近几年赢得的好口碑还是引来了很多老顾客。”蔡春花说,“只要你在用心做,顾客会感受得到,酒香不怕巷子深嘛”。
创业之路充满艰辛,作为老板的蔡春花也遇到了一些难题,比如工作人员流动大,好的摄影师招聘难等。有一次,朋友建议她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充电。蔡春花报读了松江开大12秋行政管理专科,“工作累了一天,晚上去听一听管理学的知识,听一听文学作品鉴赏,理财知识等,是一种精神享受。”开大学习的日子里,蔡春花从没落过一节课。“我学习不是为了拿文凭证明,只是觉得去听课也是一种生活的享受,既能涨知识,又能让心变得宁静。”
为更多盲人摸出创业路
在岳阳街道华亭老街上西林寺附近的街角,有一家舒缘盲人按摩店,盲人老板唐卫东带着几名盲人按摩师,为南来北往的顾客提供保健按摩服务。听到外面有脚步声传来,唐卫东立马起身,笑脸相迎,几句寒暄后,顾客便“蹬蹬”跟着唐卫东上楼梯。二楼是按摩区,唐卫东把这里分割成了几个独立的按摩间。房间内干净整洁,还安装了空调。
“夏天晚上生意忙,来这里的大部分都是老顾客,来往次数多了都成了朋友,有些顾客也会介绍些新客人过来。”唐卫东笑着对记者说,和六年前刚创业的时候比,现在生意好多了。“做按摩虽然辛苦,但走到今天我还是很高兴的,因为我不仅靠自己的双手吃饭,还帮助了一些和我一样有着视力障碍的人,让他们也能靠劳动自力更生。”
四十多岁的唐卫东看上去神采奕奕,但略显空荡的眼神泄露了他的秘密。唐卫东从出生就患有先天性白内障,视力水平接近于全盲。“在我们家,我是第四代先天白内障患者,我母亲、外公都是盲人。”10岁左右时,唐卫东进入盲校学习,但因家庭经济困难,初中没毕业就不得已离开了学校。
“盲人要独立生存,真的很难。”有一次,他来到一个建筑工地,请求工程队队长留下他,让他在工地做苦工。搬砖、挑黄沙、糊水泥……唐卫东很能吃苦,他格外珍惜这求来的第一份工作。但是,眼疾却是道难以逾越的障碍,他再努力也跟不上别人的速度,而且还容易出错,最终被工程队辞退了。
丢了第一份工作后,唐卫东一度十分沮丧。不久,他又经人介绍到一家镇办福利厂上班。福利厂专门为残疾人设置了一批岗位,唐卫东的工作是产品包装,一个月工资三百元。这份工作还给唐卫东带来了一份意外的甜蜜,唐卫东经人介绍,认识了在后勤部工作的一位松江姑娘。二人日久生情,于1997年结为夫妻,婚后生了一个儿子。
幸福安稳的日子并没过太久,几年后福利厂解散,唐卫东也下岗了。2002年,听说上海市残联在培训盲人按摩师,唐卫东主动报名,并作为松江第一批按摩师中的一员参加了培训。培训班结业后,唐卫东回到松江,在一家按摩店里实习了两年,技术进步很快。此后他又返回市区,到静安寺附近的培训基地进修,考出了按摩师中级和高级证书。
2008年,有了技术准备的唐卫东决定回松江开家按摩店,走上创业的道路。他和四名盲人按摩师朋友一起凑了六万元启动资金,他给按摩店起名叫“舒缘”,为客人舒展经络,调节身体脏腑;为客人付出真心,珍惜一段缘分。刚开店时,生意很冷清。开业不到半年,几位合伙人提出要撤资散伙,唐卫东一个人把店坚守下来。慢慢地,凭着认真的态度和精湛的技术,唐卫东的店在口口相传中有了点知名度,按摩店的业务量开始增长起来了。为了更好地服务客人,唐卫东又招聘了几名按摩师。他招聘的按摩师全是盲人,而且视力程度为零。“与全盲的人比起来,我们这种微弱视力的算是幸运的。他们就业更不容易,我想去帮助他们。”
城市的发展也给按摩店带来了商机。“现在市民保健意识提高了,许多人遇到颈椎、腰椎毛病时,喜欢来按摩治疗,只要我们服务质量好,客源就有保障。”生意好起来后,老板唐卫东又遇到了管理难题。由于盲人按摩师都是二十四小时待在店里,而且残疾人本身性格比较敏感,因此按摩师之间常会发生矛盾。“人多事多烦恼多,如何管理员工,如何制定激励考核制度,唐卫东突然觉得,要当个好老板,自己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为了给自己充电,唐卫东报读了松江开大12秋文化事业管理专业。“现在我明白了,老板不该想着怎样去管员工,而应该思考如何更好地为员工服务。”被问及学习心得时,唐卫东说。
【松江报】2014年8月20日 第1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