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委会作用日显 大平台已见雏形
松江开大驶入终身教育快车道
“我算了一下,如果专科毕业后继续读本科,拿到学历和学位证书,我的居住证积分就可以确保孩子顺利入学。”来自四川蓬安的“新上海人”蔡徐兰前不久跟班级里几位同学一起参加了《上海市居住证积分新政解析》的讲座,这是由松江开大外来务工人员学习中心专门为外来务工学员开办的系列讲座之一,介绍了“直接落户”、普通“居转户”等外来务工学员关心的话题。
2012年,蔡徐兰为了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报读了松江开放大学2013春工商管理专科专业。第一个学期学完《管理学概论》等三门课程后,除了获得开大的12个学分,她还拿到了市总工会颁发的EBA证书。这是松江开大和区总工会“初级工商管理资格证书”培训项目,参加总工会的培训并获得EBA证书的企业职工,也可以兑换到开放大学工商管理专科的12个学分。今年,蔡徐兰获得了区外来务工人员学习中心的“奖(助)学金”,是年度355名奖助学金获奖者之一。
日前,由分管副区长任主任、政府相关部门作为成员单位的松江开大校务委员会召开了第二次会议,总结了校委会成立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在校委会的领导下,松江开大创新机制,搭建台,成功实现了平“电大”向“开大”的转型。在校委会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松江开大成立了外来务工人员学习中心,与区总工会合作推出EBA项目,还与区残联合作立“残疾人学习中成心”。第一届“文化事业管理”专科班的47名残疾人学员已经全部顺利毕业,其中26名同学通过专升本进入本科阶段继续学习。去年7月,松江开大与区妇联合作成立了“女子学习中心”,送教进社区、下农村,为女性市民开展各类职业培训活动,并就在今年下半年开设“社区管理与服务(家政管理方向)”专科专业做了问卷调查。
作为全国首批从“电大”更名成“开大”的学校,松江开大按照“第二次全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推进大会”上的要求,承担起全区“终身教育大平台”的职责和功能,通过“学分银行”实现区终身教育资源的“集聚效应”。目前,区“学分银行”开户数已近2.3万人,为学分银行的正式运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大平台”的逐渐成型,学习成为松江市民的生活方式。市终身学习网的统计显示,松江市民在市、区两级终身学习网的在线学习时间连续三年位列全市第一。
为加快整合全区终身教育资源,校委会第二次会议提出了建设“松江数字学习中心”的设想,即将目前松江开大“网上课堂”为主的学历教育资源、区“终身学习网”为主的社区教育资源和区域内职业教育资源全面整合成“终身教育数字化大平台”,真正实现松江市民的“一站式学习”,为将来的学分互认互换奠定好学习资源的基础。校委会上又提出了新的工作目标,即:不断创新办学模式,从产业政策和人才战略的高度,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服从和服务于松江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松江报】2014年5月30日 三版头条“校委会作用日显,大平台已见雏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