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报】攀登只为领略更美的风景——松江开大外来务工人员学习中心奖学金颁奖侧记

发布时间:2014-05-21浏览次数:1文章来源:上海松江开放大学

攀登只为领略更美的风景

——松江开大外来务工人员学习中心奖学金颁奖侧记

 

□实习生高雷珏记者丁艺婕

怀揣着儿时不得已中断的大学梦,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数十年后,1968年出生的邹芳终于鼓起勇气,重拾书本,将梦想变为现实。“后来才知道,进入大学的门槛并不是一个励志故事的结尾,仅仅只是开了个头。”在2014年松江开放大学奖(助)学金获得者座谈会上,邹芳的获奖感言让人有些意外。

邹芳来自四川,小时候家里经济困难,重男轻女的父亲不想让女儿读书。母亲就把家里的玉米“偷”出去卖了五元钱给她交了学费。“因此,我在学校里特别努力,老师们都表扬我聪明。”邹芳说,后来,她来到上海,成为农民工子女学校的一名老师。2012年,邹芳和爱人一起成为了松江区外来务工人员学习中心的学员。“我们都40多岁了,因此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尽管年龄给学习带来了一些困难,特别是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的学习,但邹芳学得很充实也很扎实。夫妻俩刻苦努力的学习精神也传递给了正读初一的女儿,“她现在一直是全年级第一。”说起女儿,邹芳满脸自豪。

听完邹芳发言,开大校长宋庆平一眼找出了在场年龄最小的获奖者,一问,才19岁。“相差27岁,站在同一个领奖台上,这样的场面,恐怕只有开放大学才能看到。”宋庆平笑言。

来自河南的杨广洲曾经也是一名教师,为了偿还给母亲治病欠下的债务,他放弃了神圣的教师职业,来到上海。但是一切并不像想象中那么轻松。“五个人挤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出租房里,为了节省公交费,每天上班都是步行十几公里。”初步融入松江的杨广洲想要进一步提升自己,于是报考了松江开大工商管理本科,“我的灵魂就像注入了兴奋剂一样,对知识的那种渴望让我觉得再也不能虚度光阴了。”系统的知识获得,就像给杨广洲插上一双翅膀。作为公司采购部门的经理,去年,他仅在一个LDV项目中就为公司降低了40%的材料采购成本,使得公司的直接效益提高了40%以上,年终得到了老板上万元的红包奖励并加了薪。

冯小娟也有同样的感受。十年前她应聘为上海岑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的文员。她发现,公司没有给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没有一项完整的规章制度,没有一张正规的表单,就连最基本的“请假单”和“辞职单”也没有规范。但当时的冯小娟自己也不知道从何处着手,直到她在开大学到《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后,冯小娟找到了感觉。她结合公司的实际需求逐步建立起各项制度、流程和表单,并与每个员工补签了劳动合同。现在,她是该公司的人事行政主管。

松江经济文化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来到松江追梦。随着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外来务工人员在面对更大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来自湖北的杨武是比亚迪的一名员工,这几年,身边的很多朋友因为不能适应公司发展要求,去了外地或者回了家乡,而他坚持留了下来,并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优秀的管理者,他管理的车间获得了比亚迪生产优秀奖及科室优秀奖。谈起体会,杨武说,在上海这样日新月异发展的大城市,一个外省市的务工青年要站稳脚跟,必须要主动去适应变化,必须不停地努力学习。“当你努力攀上一座高峰,你就能看见更好的风景。”杨武说。

 

【松江报】2014521第四版 http://sjbs.songjiang.gov.cn/sjb/20140521/index.htm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