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杜书记、陈书记、王校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去年7月31日,国务院举行了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和上海开放大学成立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为新成立的三所开放大学揭牌。今年1月31日,上海开放大学举行区县分校授牌仪式,从此,“松江电大”这个沿用了三十二年、为广大松江人民家喻户晓的校名,为“松江开大”这个陌生而新颖的名字代替。
从电视大学到开放大学,不仅仅是一个校名的更替,是办学的内涵到功能到目标的根本性转变。正如刘延东同志指出的建立开放大学,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而进行的一次战略转型,标志着我国远程开放教育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开放大学不仅是一所大学,同时也是政府实施终身教育、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将整合一个地区终身教育的资源、以学分银行为纽带,架起成人学历教育、社区文化休闲教育和职业培训互相认可、互相沟通、互相兑换的“立交桥”,从而为广大学习者提供前所未有的学习方便。
当前,松江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传略,提升松江发展的后劲和动力,这对劳动者知识的更新、素质和技能的提高,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更高要求。加速推进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成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另一个角度讲,松江是一个人口导入区,在185万常住人口中,130万左右是外地来松人员。他们中的大部分是工作在松江各行各业一线的劳动者,然而,他们普遍学历较低,文化层次和劳动技能也相对较低。如何满足这一庞大群体对学习的需求,通过架设相应的平台,集中政府和社会的优质资源,为他们提供更加方便实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服务,这是我们成立这个学习中心的一个出发点。
自今年年初开大松江分校授牌以来,市开大领导极其关心松江分校的工作。杜慧芳书记、蒋红校长包括王伯军副校长到松江开大调研工作,要求我们“大胆创新、先行先试,为系统提供转型的经验,继续走在全市开放教育的前列”。作为从电大到开大转型的一个重要尝试,我们想把学习中心打造成一片试验区,把学历教育、文化休闲教育和职业培训放在一个平台上,让外来务工的同志自主选择、灵活学习,分别积累学分,并且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可以自由兑换。与此同时,我们也将在学习模式、资源建设、远程技术应用等方面,探索一条适合学习对象的开放教育路子。这是我们成立这个学习中心又一目的。
刚才进行的两项签约是很有意义的尝试。我们和上海高教培训联盟进行合作,目的是把大学城乃至上海各高校的优质资源运用于松江的开放教育。在这方面,我们的合作是渐进的。最初是与上海外贸学院的继续教育学院在一些培训项目上合作。去年,我们又与大学城各高校在社区教育资源方面作了一次深度合作,出版了介绍松江历史文化名人的《云间星河》,并把它制作成课件,运用于全区社区教育讲坛上。这一次的合作是一次更大范围、更有新意的合作。我们和区人力资源交流协会的合作,是看中了协会平台上落户松江的140多家大中型企业,通过协会这个桥梁,我们与企业的联系更加直接,对企业和务工者的要求更加了解,以此提高我们所提供的学习服务质量。感谢合作单位给予的大力支持。
各位领导,同志们,松江区委区政府、上海开放大学以及松江区教育局对松江开大给予了高度的关心,对今天的外来务工人员学习中心的揭牌仪式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区文明办、区人保局等部门也对松江开大给予极大的支持。 这既是对我们的鼓励,更体现了对我们未来工作的殷切期望。几天之后,我们将要召开松江开大第一次校务委员会会议,这也是开大系统第一个区县校务委员会。我们将不负领导的期望,不负松江广大市民的重托,以学习中心和校务委员会的成立为契机,大胆创新,积极转型,以科学求实的态度,积极进取的精神,扎扎实实把中心办好,把松江开大办好,为满足松江广大市民的学习需求、为松江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开放教育事业,作出我们的一份贡献。
感谢大家!

